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關於被誤解的O2O

O2O是過去幾年來十分熱門的商業、新創主題,更是一個時髦的名詞,有如十年前的電子商務,許多公司或多或少都會重新包裝自己的服務、商業模式以冠上”O2O”這樣的字眼,以吸引市場的注意。

商業歷史是會重蹈覆轍的,說白了這是一個數位蛋塔現象,多數以O2O之名的企業並未了解Why to do? 

這一兩年你也已經看到於中國有幾百家以O2O之名的企業結束營業的消息了。

現在讓我們來掀開覆蓋在Online to Offline上層層的商業謊言,在O2O這個議題上有兩點是我希望大家注意的。

一、不論你是從OnlineOffline或是OfflineOnline都不重要,關鍵是”2”
二、O2O的核心目的與營收無直接相關,它是其中之一的而非(營收)”
OO之間必須是互補,而不是重疊。
從線上購物變成手機購物。
從線下購物變成手機購物。
是有啥意義?

簡單說  
線下購物(吃飯)
線上服務(排隊)
就是很好的O2O

下面讓我以研華、資策會、大遠百攜手打造百貨商場候位APP這則新聞評論來為各位說明。

首先,先說明這個大遠百的APP,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也許只是一個應付政府輔導或申請相關輔助的小案子,但是也由於這樣的態度,使的這個APP成為我想跟各位說明O2O的一個好案例。

台灣有個小問題,就是短視近利,幾乎所有的商業判斷與決策,都必須以短期的利益作為考量,我所說的短期指的是明天、下周、下個月這麼短的時間,再來不論你處於那個職位或專業,你的KPI幾乎都會與利益掛勾,在公司做行政管理的,就要看你為公司省下多少錢、在公司做人資的也要看你為公司省下多少預算多少員工福利、做銀行櫃員也要看你能拉到幾件信用卡申請案、幾件保險或理財商品、做行銷的,想談長期品牌價值前,先看看你能為公司賺進多少錢? 還有研發、IT、總務等等這種事情在台灣是多不勝數。

也因此當傳統零售企業在談全通路時,很自然地就會這樣,做個電子商務網站是為了賣東西、做個APP是為了賣東西、甚至連客服人員最好也能賣東西、做個廣告也是為了賣東西(講品牌? 定位? 長期價值? 我呸!!)

但是遠百的這個快排APP就是可能是個應付了事的專案,因此很巧的避開了這個短視近利的陷阱,這個APP的目的是根據消費者當下的需求與所處的情境內,協助消費者達成他們之所以來到大遠百的目的。

今天我希望大家在思考所謂的O2O的時候,以OinO的概念來思考,談的是全通路的體驗,在消費者與你的所有接觸點上,協助消費者完成他們想要完成的消費行為,當他們是要來吃個好料的時候,請思考如何協助他們能以輕鬆愉快的方式完成,在消費者被充分取悅的同時,也許只是也許他們會龍心大悅的順帶多買幾項商品回家。

營收是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肇因於產品、價格、品牌、偏好、體驗、狀態、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無數個原因,消費者絕對不會因為你做了O2O就與你做生意、不會因為你架了個網站就上網買,不在於你做了什麼,關鍵在於你為什麼做,請讓客服做好服務、讓產品品質優異、讓價格名副其實、讓網站流程順暢、讓門市體驗愉悅、讓行銷建立價值營收就會是理所當然的結果,這是個讓消費者來買的年代,不要再賣東西給消費者了,消費者可以在線上買、線下買、到處買,怎麼買不是問題,問題是消費者為什麼要跟你買?


PS: 若這個快排APP加上現場糾人併桌功能的話,似乎蠻有趣的,試想有時候一個人想要去吃"開飯"這家餐廳,可是感覺起來一個人吃很難點菜,若是兩個人一起可能就好多了,又可以認識新朋友,也許可以有些社交、社群元素放進去,或是要吃"金色三麥"人多總是比較好玩,還可以限定性別、年齡、身分然後公開徵求開放併桌(分攤餐費XDD),好像蠻有趣的。

by  林文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