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消費者快樂指標



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說:快樂是人類活動的終極目標。

根據維基百科快樂的定義如下:

快樂是一種感受良好時的情緒反應,一種能表現出愉悅心理狀態的情緒。而且常見的成因包括感到對健康、安全、愛情等之滿足。

因此我們知道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終極追求就是,當然前提是有基本的生存條件,在吃住等基本生存上能夠負擔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希望能過得快樂,而要快樂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了好的人際關係、家庭關係、財富工作、成就與被世界需要等等,這些全都是外在因素,外在因素的確是可以增加快樂的程度,但是這一切取決於

你內在的期望

剛剛你看到關於快樂的定義中,最關鍵的一個詞就是滿足,我們常看到一個擁有好工作、豐滿的錢包的成功人士也是處於一個不快樂的狀態,這時我們常心裡想如果我是他,一定會快快樂樂的生活,但等我們到了那個階段,就會發現快樂的程度不如我們想像的,因為到時候你還會想要更多、想要更上一層樓、更厭惡害怕回到以前貧苦的時候。

當我們對一切心滿意足就是我們能真正快樂的時候,問題是人們總是期望更多也因此永不滿足,最後不論你達到怎樣的成就,都造成不快樂的心理狀態。

要達成滿足的感受,不在於外在的獲得更多,其實要滿足很簡單,關鍵就在於將你內在的期待調整成合理的範圍。

不滿足的根源就是你的期望過大,當事情符合你的期望,你會感到滿足而有快樂的感受,萬一超越你的期望那就更棒了,不過多數人在內心對於外在的期望都過於樂觀,例如對於工作薪資上錯誤與過度的期望,會讓你在工作上不快樂、對於另一半過度的期望也是造成爭吵與失望的關鍵,我們應該根據現實合理調整我們內心對於外在一切的期望,這才是人生快樂的關鍵。

回過頭來,以行銷的角度,當然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消費者能夠快樂,這樣才會使我們的生意蒸蒸日上,根據期望這個核心關鍵,我提出一個消費者快樂指標公式如下:




消費者的愉悅程度等於期望乘於產品本身與市場行銷之間的落差,隨著時間而被放大。

產品的本質是根本,我們可以以數字1作替代,其中時間t”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然後我們簡化這個方程式為:



當你對外的行銷宣傳超越商品本身太多,假設產品為1,而行銷為21-2=-1,此時乘上預期則消費者愉悅程度結果為負,此時短期你會享受到商品銷售成長的好處,但是時間一長則消費者對你的信任、忠誠將會快速降低,同時隨著時間過去,在資訊時代訊息以光速傳播於市場各地並且放大,很快的你的銷售將會快速降低,進而損及品牌價值。

這裡將與你原來的行銷概念相衝突,而且不符合直覺的判斷,我們做行銷的不是應該盡可能將商品的好處擴大描述嗎?

會有這樣的錯覺是因為你把行銷與促銷搞混了,你是在賣東西而不是建立品牌,而多數的人都是在做促銷而非行銷,真正的行銷是掌握了消費者預期的範圍,在此範圍內以行銷工具吸引消費者注意、引發興趣與後續行動,講求的是在吸引人與誇大之間的平衡,同時當消費者購買使用你的產品的時候,創造出超乎消費者預期的感受,這時正向口碑會出現,而傳播將是自然發生的結果,只要時間夠長就能獲得真正的行銷成果,這也是為什麼建立品牌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行銷不是全盤揭露,而是像創作一部電影、小說、故事一樣有轉折有驚喜,試想若你看一部電影之前就已經知道結局,此時電影帶給你的愉悅是否大幅降低? 行銷必須隨著時間去規畫各種消費者接觸時的感受,讓消費者隨著情節往前而走,講求的是布局、劇情設計。


奧迪之前推出了一個廣告,說明其服務的優勢,當這個廣告曝光在社群網站時,消費者的反應很差,大量負面的留言都在說其服務根本不像廣告中的那麼美好,廣告上所說的美好劇情,在實際上的服務卻遠低於消費者預期,造成負面口碑大量傳播,想當然奧迪在台灣的銷售當然趨勢向下,簡單的說如果你保留隱藏了免費咖啡、點心這個服務,而消費者到了現場卻出乎預期的獲得免費咖啡點心,這就造成了愉悅的感受,因此如何合適的布局,讓消費者的期待不要過於高過你所能提供的同時又能吸引足夠的注意,這是平衡的藝術,也是行銷操作有趣的地方。



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

行銷只做兩件事



我們知道,人類之所以能夠數萬甚至數百萬人通力協作,而其他動物一般最多只能形成幾十或者上百個單位的社群,是因為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夠相信“虛構信念”的物種。

——《人類簡史》

只有人類能夠相信並討論一些“看不見的事物”(比如正義、國家、平等、民族),而其他動物最多能理解並溝通看得見的事物(比如蘋果、樹木、河流、老虎)。

而行銷這個行為主要包括兩件事:

行銷=虛構的故事+有人相信

當然前提是你已經有了一個正確的”定位”,這個定位沒有人可以幫你做,這是”為什麼”你要開始這一件事的原因,這是一切的起點。

從這個起點開始發展出一個”虛構”的故事,這裡講的”虛構”並不是指虛假的意思,指的是非實際、物理性、物體的意思,例如:

“剛剛我在東方的河邊看見一頭獅子,這頭獅子吃了一頭羊以後往南走了。”

這一個故事就非常實際,是一個描述現實發生的事件,這就不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虛構的故事會是怎麼樣說的呢?

“這條河的守護神是一條千年大鯉魚,河水的氾濫就是它肚子餓造成的,我們要舉行獻祭的儀式才行。”

這一個就是所謂的”虛構”的故事,虛構的故事通常是一個”建立在事實上的謊言”,由部分事實+謊言所組合而成,例如河中有大鯉魚與河水氾濫是事實,但說它肚子餓造成水災就是謊言。

能夠想像出一個形而上的故事,這是人類這個物種獨有的特色,也是人類能大幅超越其他生物的關鍵因素,原因是唯有”虛構的故事”能使大量的陌生人產生合作與意志的一致性,最終可以共同完成一個偉大的目標。

地球上有那麼多生物與人類共同演化了數千百萬年,為什麼不會出現可以計算微積分的拉不拉多犬呢?

語言的演化,造就了故事。

在沒有文字之前,所有知識的傳遞都以故事的型態流傳,而人與人之間的八卦耳語就像猴子與猴子之間互相抓背一樣,是建立你我彼此互信的基礎,在一個人數在150人之內小群體,這樣的溝通與小規模的合作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人數在農業時代膨脹到數千甚至上萬人時,要使群體能合作並且遵守規範就只能依靠一個虛構的故事來創造共同的想像了。

其他生物或多或少都具有同種類互相溝通的能力,但是卻只能就事論事,述說實際上的故事,例如黑猩猩可能看到敵人接近,發出”我看見敵人”的警告,但是它們卻無法說”我們必須共同向天神獻上香蕉,祈求不被敵人侵害”,其他生物都無法想像不存在的事物,只有人類可以,這是為什麼人類可以創造汽車、登上月球的關鍵因素之一。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宗教了,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都是透過一部份事實延伸出的虛構故事,來擬聚眾人為共同的想像效力,這種力量甚至大到犧牲性命都在所不辭的地步,因為共同的想像會創造出信念,創造出你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這一點隨時隨地都發生在你身上。

所以透過創造一個虛構的故事來包裝你的產品或服務,讓人們相信透過你的產品或服務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或欲望,想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得想辦法讓夠多的人”相信”你,所有的行銷方案都是為了讓客戶能夠相信我們所創造出來的故事,當消費者相信使用你的商品能讓他的生理或心理上的需求、欲望被滿足,那麼這個虛構的故事就成為信念,成為一個無堅不摧的事實,它就成為了一個實際的故事。

林文傑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關於被誤解的O2O

O2O是過去幾年來十分熱門的商業、新創主題,更是一個時髦的名詞,有如十年前的電子商務,許多公司或多或少都會重新包裝自己的服務、商業模式以冠上”O2O”這樣的字眼,以吸引市場的注意。

商業歷史是會重蹈覆轍的,說白了這是一個數位蛋塔現象,多數以O2O之名的企業並未了解Why to do? 

這一兩年你也已經看到於中國有幾百家以O2O之名的企業結束營業的消息了。

現在讓我們來掀開覆蓋在Online to Offline上層層的商業謊言,在O2O這個議題上有兩點是我希望大家注意的。

一、不論你是從OnlineOffline或是OfflineOnline都不重要,關鍵是”2”
二、O2O的核心目的與營收無直接相關,它是其中之一的而非(營收)”
OO之間必須是互補,而不是重疊。
從線上購物變成手機購物。
從線下購物變成手機購物。
是有啥意義?

簡單說  
線下購物(吃飯)
線上服務(排隊)
就是很好的O2O

下面讓我以研華、資策會、大遠百攜手打造百貨商場候位APP這則新聞評論來為各位說明。

首先,先說明這個大遠百的APP,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也許只是一個應付政府輔導或申請相關輔助的小案子,但是也由於這樣的態度,使的這個APP成為我想跟各位說明O2O的一個好案例。

台灣有個小問題,就是短視近利,幾乎所有的商業判斷與決策,都必須以短期的利益作為考量,我所說的短期指的是明天、下周、下個月這麼短的時間,再來不論你處於那個職位或專業,你的KPI幾乎都會與利益掛勾,在公司做行政管理的,就要看你為公司省下多少錢、在公司做人資的也要看你為公司省下多少預算多少員工福利、做銀行櫃員也要看你能拉到幾件信用卡申請案、幾件保險或理財商品、做行銷的,想談長期品牌價值前,先看看你能為公司賺進多少錢? 還有研發、IT、總務等等這種事情在台灣是多不勝數。

也因此當傳統零售企業在談全通路時,很自然地就會這樣,做個電子商務網站是為了賣東西、做個APP是為了賣東西、甚至連客服人員最好也能賣東西、做個廣告也是為了賣東西(講品牌? 定位? 長期價值? 我呸!!)

但是遠百的這個快排APP就是可能是個應付了事的專案,因此很巧的避開了這個短視近利的陷阱,這個APP的目的是根據消費者當下的需求與所處的情境內,協助消費者達成他們之所以來到大遠百的目的。

今天我希望大家在思考所謂的O2O的時候,以OinO的概念來思考,談的是全通路的體驗,在消費者與你的所有接觸點上,協助消費者完成他們想要完成的消費行為,當他們是要來吃個好料的時候,請思考如何協助他們能以輕鬆愉快的方式完成,在消費者被充分取悅的同時,也許只是也許他們會龍心大悅的順帶多買幾項商品回家。

營收是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肇因於產品、價格、品牌、偏好、體驗、狀態、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無數個原因,消費者絕對不會因為你做了O2O就與你做生意、不會因為你架了個網站就上網買,不在於你做了什麼,關鍵在於你為什麼做,請讓客服做好服務、讓產品品質優異、讓價格名副其實、讓網站流程順暢、讓門市體驗愉悅、讓行銷建立價值營收就會是理所當然的結果,這是個讓消費者來買的年代,不要再賣東西給消費者了,消費者可以在線上買、線下買、到處買,怎麼買不是問題,問題是消費者為什麼要跟你買?


PS: 若這個快排APP加上現場糾人併桌功能的話,似乎蠻有趣的,試想有時候一個人想要去吃"開飯"這家餐廳,可是感覺起來一個人吃很難點菜,若是兩個人一起可能就好多了,又可以認識新朋友,也許可以有些社交、社群元素放進去,或是要吃"金色三麥"人多總是比較好玩,還可以限定性別、年齡、身分然後公開徵求開放併桌(分攤餐費XDD),好像蠻有趣的。

by  林文傑